近年来,为不断提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,成都市新津区以“三个坚持”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,在体系构建、指标推进、创新举措等方面破题解题。
坚持常态长效,拧紧“责任链”。一是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,明确区级41个责任部门(单位)的普法职责,明晰责任范围,同时对重点普法事项实施项目化推动,加强对联动事项的统筹协调和关键环节的具体指导,确保各项工作按照“时间表”和“路线图”有序推进。二是健全落实普法责任制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,推进宪法宣誓规范化、领导带头讲法长效化、任前考法常态化,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治、抓法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三是建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,以区“八五”普法规划为蓝本建立科学、明确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,精准把握考核“度量衡”,联合执法监督对重大行政案件进行普法责任倒查,抓实监督反馈。
坚持分类推进,串好“动力轴”。一是按照“分层次、分行业、分领域、分岗位”的要求,编制与各部门工作职责相适应、与学法需求相融合的“个性学法清单”,完善党委(党组)理论中心组学法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、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,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。二是选取三类代表性群体重点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领导干部“头雁工程”,筑牢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;行政执法人员“中坚工程”,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;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成员“强基工程”,提升尊法学法整体水平。三是结合新津实际树立新津特色。以公园城市建设、数字经济、乡村振兴等为重点,围绕教育、社保、生态环境、城市管理等重要领域,贴合国家工作人员履职需求,逐项遴选重要法律法规形成“新津特色法规库”,便于针对性查阅使用,切实提高法治实践能力水平,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、高效的法治服务。
坚持创新突破,扩大“朋友圈”。一是加强学法平台建设,推进各部门、镇(街)“职工书屋”法律图书角建设,加大法律书籍配备(送)比例。推广使用PLS法律服务平台和学法考法平台,线下线上叠加,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有场所,查法有平台,提升有渠道。二是将普法各成员单位纳入法治宣传媒体合作体系,通过《“998”法治大讲堂》、四川法治报等广播、纸媒栏目,扩大新津法治宣传影响力。三是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面普法并重,将普法融于执法、司法、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,牢固树立“执法即普法”“服务即普法”“管理即普法”理念,主动将普法工作向提供法治服务转化,共享“法治新津”IP系列帆布袋、马克杯、雨伞、民法典三十问等法治宣传文创品,实化共建共享平台。